“年廿八记得翻屋企吃饭啦!美味今年老豆砍了一只烤乳猪!广东”
年廿八,烤乳洗邋遢。猪飘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,起股广东人会全家出动,团圆统盛把家里从头到尾打扫一遍。味道但对于我们家来说,美味还有着另外一个特殊的广东意义,就是一家人团聚给老妈子庆祝生日。
嘎嘣脆的烤乳猪,是团圆的味道
小时候,在年廿八这一天,我们五兄弟姐妹便分工合作,大姐负责收拾,二姐扫天花板、三姐擦床板、妈妈洗被单、我和妹妹则负责帮忙打井水、脚踩洗衣盘起泡泡、晒被单等,而老爸则会亲自下厨做上一吨大餐,美美的犒劳一下我们,当然这一顿大餐也是为了感谢妈妈一年的辛苦付出。
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家里的条件还是很一般,但是这一天,我们偶尔也会去烧腊店砍半只烤乳猪回来,全家人一起品尝。我们五兄弟姐妹也非常爱吃,在经过一整天的劳累,吃上一口烤乳猪是最享受不过的事了。而我最爱吃的是猪皮,酥脆可口,咬下去“咔滋”作响,而猪肉也非常鲜嫩多汁,让人回味无穷。
转眼间,我们也都已成家了,虽然姐姐们嫁得并不是很远,但年三十的气氛确实没有以前热闹,都组成了新的家庭。但每年的年廿八,姐姐们就会带上姐夫和外甥们一起回来吃饭,年二八也变得比大年三十要热闹得多。
所以现在吃烤乳猪,更多的是团圆的味道。
舌尖的美味,源自一场“红火”的意外
烤乳猪最初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名菜,后来逐渐流传到了全国各地。在广州,烤乳猪常常出现在宴席、庆典等重要场合。每当有贵客来访或者庆祝重大节日时,主人家便会准备一整只烤乳猪,以示尊重和热情。
而关于烤乳猪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。相传,上古有一位猎猪能手,平时以猎取野猪为生。其儿子火帝在某一天偶然拾得几块火石,便在猪圈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,不料火花四溅引发一场大火。火帝到底还是个不知事的孩子,见茅棚起火一点儿也不担心害怕,他还惊奇的发现柴火噼啪声中夹杂着仔猪的嚎叫声,待到那些猪的叫声停止,这场火灾也自行熄灭了。然而在被烧过的废墟中却飘来了一股闻所未闻的香味。他找来找去,发现这诱人的香味来自皮烧焦肉烤熟的仔猪。那诱人的色泽,馋人的香气,令火帝垂涎三尺。
待他的父母亲狩猎回来时,见茅棚里的的仔猪全被烤焦了,正要喊来火帝问个究竟,此时火帝向父亲呈献上一道美味菜肴——一只烧烤得焦红油亮、香味扑鼻的烧乳猪。父亲不但没有责备儿子,反而为儿子发明了吃猪肉的新方法而高兴!从此以后,人们就开始把烤乳猪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。
在南北朝时,贾思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而记载在《齐民要术》中了。他写道:“色同琥珀,又类真金,入口则消,壮若凌雪,含浆膏润,特异凡常也。”
精湛烹饪技艺,成就一道传统美味
在古代,烤乳猪是宫廷御膳中的珍品,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品尝到。如今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普通人也能在家里制作这道美味的菜肴了。但是,烤乳猪却也是一道需要精湛烹饪技艺的才能做得好吃的菜肴。
传统的烤乳猪的制作方法较为复杂,需要经过多道工序。首先要选取1~2月龄的乳猪,经过精细的宰杀、整理,再用特制的调料腌制,然后晾干、上叉,最后进行多次的烘烤和刷油。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,才能制作出口感酥脆、肉质鲜嫩的烤乳猪。
如今,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口味的多样化,广州烤乳猪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。厨师们运用现代的烹饪技术和创新的理念,为这道传统佳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无论是口感、色泽还是摆盘,都在不断地提升和优化,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。
总的来说,广州烤乳猪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传统佳肴,它承载着广州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底蕴。无论是品尝这道菜肴本身的美味,还是感受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,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广州这个城市的魅力和活力。
【统筹】彭进 吴昊晖
【作者】龙振辉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新牧网
一、什么是“三支一扶”计划? 答:“三支一扶”计划是指选拔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、支农、支医和扶贫工作。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,会同中组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农业部、卫健委、国务院 ...
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)3月11日,由辽宁省沈阳市牵头的沈阳都市圈消费维权联盟成立,实现辽宁“七市一区”沈阳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、阜新、辽阳、铁岭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)消费维权工作联合,建立消费教 ...
中新网泉州8月4日电 (吴冠标)福建德化陶瓷以“白”见长,因白如雪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声如磬、润如玉而享誉世界,被赞誉为“中国白”。 近日,经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授权,由中国艺术家白明和法国艺术 ...
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)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组织完成了84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,涉及淀粉及淀粉制品、食用农产品、粮食加工品等4类食品。其中合格样品79批次、不合格样品5批次,不合格项目主 ...
8月5日,农历七月初二,千年皇家园林晋祠举行“圣母大祭”传统礼仪表演。常宇翔 摄 中新网太原8月5日电(高雨晴 胡健)古老而盛大的“圣母大祭”传统礼仪表演依循传统,庄严肃穆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历史 ...
【文化中国行】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王笑妃 苏雁 孙晶晶 暮春时节的苏州,粉墙黛瓦,小径长桥。“走,去拙政园听昆曲!”夜色之中,参加“拙政问雅”夜游项目的游客们凭栏隔水,聚精会神地望着对面的戏 ...